Weibin QU| 瞿伟斌

A Blog of WeiBin Qu.

贵州见闻

weibin / 2022-12-01


2022年于我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参与对贵州督导帮扶工作。从3月21日开始,到10月30日为止,前后近7个月,期间亲至贵州省7个地市州,行程2万公里。这一程上至高原,下抵幽谷,饱览河山,洞察人世,走访了富有的县市,目睹过贫穷的山村,去细窥一国体制的基层实践,纠缠于你中有我的复杂人际。这期间,有愤怒,有惊喜,有赞叹,有遗憾,有无奈,有欣慰,五味杂陈,难以一言以蔽之,写下此心得,以表一二所得,抒心中块垒。

坎坷之路

这次出差从一开始就惊心动魄。3月21日飞往贵州的当天,刚下飞机,就得知在同一时间,一家航班失事了。“3.21”事故为我带来了重大的心理阴影,自此之后,每次往返贵州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这次飞行当成最后一次,然后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心理预期。因为统计学知识告诉我,当极小概率事件发生时,事件发生的环境一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小概率事件将不再是小概率事件。而回程时,又恰逢上海疫情,辗转多地,艰难归吴,期间所见所得,令人唏嘘不已。这一年多次往返吴黔两地,舟车劳顿,经历了被封在家里,被封在酒店,被困在车站。遇到过车祸,经历过爆胎,因为没有咖啡甚至还不得不体验了一下咖啡因戒断反应。当中与结束时,反而有种劫后余生之感,不可谓不深刻。

飞机

幅员辽阔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未至贵州前,我对于贵州的印象仅停留在几个常见的名词上,云贵高原、革命圣地、极度贫苦、民族聚集。而实际逐一走访后,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贵州西北部就是所谓的云贵高原,最高处海拔在2500米以上,而东南部则属平原,最低处海拔不足200米;期间杂居的民族众多,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等,东西南北差异巨大,风土人情迥异。有时前一刻还在高原上见到飞雪,不久后可能就要在丘陵间穿着短袖躲在车里遮阳。

高桥 在贵州的山间穿梭时,我时常惊异于这里的地貌之特殊,风景之独特,群山峻岭,高桥深谷,往往美不胜收,那些仅在照片上看到的景色实际看来尽是如此壮美瑰奇。贵州是古夜郎的所在地,正是到了贵州,我才明白为什么会有夜郎自大这样的成语。这里有如此众多的高山幽谷,山珍水产亦是丰富,若是不走出这群山,自会沉迷于这里的众山之高,物产之美。

高山

而巨大的自然环境差异自然就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交通环境。在贵州西部的大山里,有一种特有的自然灾害,天冷的时候不会下雪会下雨,但是地面温度低于0度,所以雨一落到地面上就结冰了。这种天气叫冻雨,每年因此造成大量的车祸,往往造成许多人死亡。在东部山区,有一种气象叫团雾,类似于一片云飘在山间,在山的这边,艳阳高照,进入隧道,再出来就是一片白色世界,能见度可能不足50米。这样的天气时有发生,因此追尾的事故不计其数。北部的贵阳、遵义等地因为地貌原因,城市里到处都是山,所以道路也与重庆一样,没有非机动车道,许多道路双向四车道就已经是极限了,而在南部的大平原,双向12车道也不足为奇。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与做法,不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经验。而如此大的差异也仅仅是一个省,这样看来,全国那么多省份,又究竟有多少不同呢。

云雾

央地关系

贵州原是所谓的蛮荒之地,虽然早在秦汉之际就已有部分地区归属中原,但直到明朝时,这里才逐渐开化,明朝驻兵屯田,阳明先生龙场悟道都为这个地方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诸多贡献。时至今日,许多地方依然保留有许多明朝的风俗习惯。同时贵州还是著名的三线建设的省份之一,尽管这一巨大战略失败耗费了无数人的青春与年华,但是却实实在在地为贵州带来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工业体系。得益于此,除了传统的酿酒与采矿外,这里还可以冶炼钢铁,制造飞机导弹。由此我得以思考并细微观察现代政治体制与古代的巨大区别。

古镇

在中国古代,素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即中央政权往往只能管辖到市州一层面,再往下的县乡就是本地人的天下,一般是依靠当地风俗或是儒家法规的地方自治。而这一现象,随着现代化,已然完全不同。今年在贵州与当地政府交流时,听到许多县级领导班子对于领导讲话清楚明了的转述,这在过去简直想都不敢想。对于一个中央集权政府而言,消息的快速传达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而这样也就会造成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该如何相处。因为信息可以快速传播的特点,中央甚至完全可以指挥地方做事,但是如前所述,全国这么多地方,每个地方又是那样的不同,中央自然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那么的了解。由此,在颁布条令,制定法规时,往往只能参照一个最大公约数来进行。话越说越宽,标准一降再降,到最后,究竟该怎么做,谁也没有规定,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须做,谁也说不清。有人说中央文件都是好的,一到地方就走形变样,那么难道错都在地方吗?

这次贵州之行,同行的有位发达省份的领导专家,一路大力宣传自己所在省份的经验做法,我一路学习,受益良多。但是有时,我却感叹道,他们可以这样做实是因为他们有钱,有人,有实力。若贵州这样一个地方债台高筑,人才大量流失的省份完全学习显然最后就会是邯郸学步,恐怕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该如何做,该怎么做,最终的解决之法恐怕还是要依靠当地人民。 地方能够拥有多大的自主权是自秦以来困扰中国两千多年的一个大问题。为此历朝历代不知提供了多少方法,做了多少实践。可是这样的问题却又实在难解。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我只能寄希望于贵州人民有足够的智慧,能够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专家路线

如果说一线直观官僚体制的地方实践是早已预想到的收获,那么关于所谓的专家路线则是此行意外所得。此行我们有多名专家,而不同专家的行事风格迥异,也让我对于所谓的专家路线有了深刻的理解。

农村道路

有的专家信奉实践精神,每到一地,必竭尽所能发现问题,告知政府领导、一线人员,让他们明白错在哪里,该如何去改。他们各项标准规范信手捏来,随便一看便能找出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并让地方整改,他们往往工作至深夜。在他们看来,地方官员领导并非专业领域的专家,那么到实地去,当着他们的面告诉他们该如何整改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家素养让许多地方政府赞叹。

而有的专家则更强调数据说话,因地制宜,每到先问政府经济状况如何,有多少资金可以用于问题整改,不关注某一具体问题,而是更多的是告诉当地主事官员,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去请专家设计、去联络各单位统筹。一天下来自然看不了几个点,也提不出几个问题,但是给出的意见建议则大多都是为地方政府量身打造,具有极高的可实践性。

绣球花

不同专家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我看来只是工作方法上存在不同,在专业性上自然不容我辩驳。但是不同专家工作模式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在具体执行中该怎么操作,听谁的建议这个问题。 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固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专家彼此也是有不同的,不同学派的专家,不同时代的专家,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专业类的问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更加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了。所谓的专家观点相左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请了,那么最后究竟实行哪种政策,不还是要基于当权者的态度吗?中国如此,世界无不如此。所谓的科学家治国实在是过于飘渺,玄幻,不切实际。 破除权威迷信需要的不是另一个权威的树立,而是真正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

经济之痛

近几年,为了达成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全国从上到下开启了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工程。因为我日常活动的范围均在东部发达地区,所以我对于所谓的脱贫概念就是转移支付,工会每年发的脱贫农产品,100多块的油、100多块的山珍干货。而只有当我亲自走到贵州这个脱贫攻坚大省时,我才能明白贫穷与落后的样子。

市区 贵州的经济条件在全国所有省市中一直处于靠后的位置,全省只有两个百强县,分别是产酒和产煤的仁怀和盘州。近些年,因为房地产热潮,导致GDP指标增速迅猛,与此同时城投债的风险也愈发显著。这里大多数地区的财政收入远不能覆盖公务员的工资,所以必须依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将发达地区(尤其是广东等地)的税收拿来补贴政府。因为没有好的二产与三产,这里人才流失现象也分外严重,而我也第一次深刻地理解了人才的定义。 在贫困地区,并不是只有高学历的才算人才,实际上只要掌握一门技术,他就是人才。 比如说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可以开大客车的司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因为有了司机就可以开农村公交,可以从事各种客运,对于城镇化、旅游产业建设、城乡结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好的厨师、好的工人对于一个县或者乡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当贫困的县城乡村只剩农民的时候,所谓的翻身致富也不过是一枕黄粱,大梦一场。 农村

可是经济究竟该如何发展?

脱贫攻坚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落到了实处,但是就我所见,这项工程确确实实地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状态。那些贫穷与落后被一只大手强行改变,仅从外表看,那些山里的人的吃穿住行有了所谓人的尊严。公路部门也在近十年达成了县县通高速、组组通公路的壮举,高速公路路网之密全国之最,县县通高速的时间甚至比浙江都要早。基础建设的投入极大地改变了贫穷落后地区人们的心理认知,就如东部地区的人们20年前所感受到的那样,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向往。于是他们开始招商引资,建立产业基地、工业园区。有了产业就能留住人,有了人经济才能正向发展。虽然他们依然再走发达地区走过的老路,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工业污染日益加剧,但是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只希望他们最终交的学费能够比发达地区少一些。而每当我走在街头,看着放学归家的学生时,我衷心地希望这里的未来充满光明。

大桥2

最后的话

本次贵州之行,崎岖坎坷,历经千辛万苦,其途中所见,所思远非本文所能描述完全,仅以表明一时所感。官僚制度、央地矛盾、基层管理、城乡一体、贫富差距、疫情防控。这一行,看到了许多百姓苦乐,感受到了众生多艰,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只希望能够真切地记下这里发生地一切,找到症结,用这微乎其微的能力,帮到这里的人民,守护他们的出行安全。唯一让我欣慰的是,在最后的总结会上,我听到的数据显示,我们的工作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在未来,有些人因为我的工作而保住生命,或许我所做的并非无用之功。一念至此,我不禁松了一口气。